全国服务热线:400-8601059

核药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突破

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,“核”总是与巨大的能量和辐射风险联系在一起。然而,在现代医学领域,一种名为“核药”的创新疗法正悄然改变着癌症治疗的格局。如今,这一精准的“核武器”已经成功应用于眼科领域,为一些以往治疗极其棘手、甚至需要摘除眼球的眼内恶性肿瘤患者,带来了保住眼睛、挽救视力的革命性希望。

一、什么是核药?它如何工作?

核药,全称放射性药物,是一类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特殊药物。你可以将它想象成一个“智能导弹”:

弹头:具有治疗作用的放射性同位素,能发出短程辐射(如β射线)。

导航系统:能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肿瘤细胞的生物分子(如抗体、多肽)。

当核药通过注射进入人体后,“导航系统”会精准地将“弹头”带至肿瘤组织内部及其周围。随后,放射性同位素释放出的辐射能量会精确地破坏癌细胞的DNA,导致其死亡,而对周围正常的健康组织损伤极小。

这种内照射放疗模式,与传统的外部放射治疗相比,犹如“内部爆破”与“外部轰炸”的区别,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精准打击。

二、眼科的巨大挑战:眼内黑色素瘤

眼睛也会得癌症,其中最常见且最危险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是葡萄膜黑色素瘤。它发生于眼球的虹膜、睫状体或脉络膜层。

过去,对于中等大小的葡萄膜黑色素瘤,标准治疗方案往往是摘除眼球(眼球摘除术),这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巨大创伤。虽然后来出现了放射治疗(如巩膜敷贴放疗)等保眼疗法,但仍可能存在视力下降、并发症多以及对肿瘤位置有限制等问题。

三、核药的突破性应用:眼内注射放疗

近年来,一项名为眼内注射放射性同位素疗法的技术取得了重大成功,成为核药在眼科最耀眼的突破。目前应用最成熟的是碘-131斑块以及更前沿的碘-131标记的MIBG或其他靶向药物(研究阶段),但最具代表性的是一种名为Rhenium-188Iodine-131的核素直接注射技术。

治疗过程简述:

1.精准定位:通过眼科超声、OCT(光学相干断层扫描)等精密设备,精确锁定肿瘤的大小和位置。

2.微创注射:医生在手术显微镜下,用极细的针头,将计算好剂量的液态核药直接注射到肿瘤内部或其附近的腔隙(如玻璃体腔或脉络膜上腔)。

3.内部狙杀:核药在肿瘤局部持续释放辐射,高效杀灭癌细胞,而由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射程很短(仅几毫米),其对眼球其他重要结构(如晶状体、黄斑区)的影响被降到最低。

4.代谢排出:放射性核素在衰变后会失去放射性,并通过身体自然代谢。

四、这一突破意味着什么?

1.极高的保眼率:对于原本可能面临摘眼命运的患者,现在可以通过这种微创治疗有效控制甚至消灭肿瘤,极大提高了保住眼球的可能性。

2.最大程度保留视力:精准的局部照射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视网膜、视神经等关键视觉功能结构,为患者在治愈癌症后保留有用视力带来了更大希望。

3.微创且并发症少:相比传统手术和外部放疗,眼内注射创伤更小,恢复更快,对角膜损伤、干眼症、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等长期并发症的风险显著降低。

4.为疑难患者提供新选择:对于位于眼球后极部(靠近视神经和黄斑)等“手术禁区”的肿瘤,此法提供了新的治疗路径。

五、展望与理性看待

核药眼内注射疗法代表了眼科肿瘤治疗迈向精准化、微创化和个性化的重要方向。目前,该技术仍在不断发展和优化中,全球更多的临床研究正在探索其长期疗效和更广泛的应用。

当然,任何治疗都有其适应症和潜在风险。核药治疗必须在拥有核医学、眼科、放疗科等多学科团队的顶尖医疗中心进行,由专家严格评估患者情况,确保安全性与有效性。

结语:

核医学的进步,正不断模糊着“核”的恐惧与“医学”的福祉之间的界限。在眼科领域,核药这把“微观手术刀”正以其无可比拟的精准性,为黑暗中的患者点亮一盏希望之灯,标志着我们从“根治疾病”到“保眼保视”的质的飞跃。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的突破,更是一次人文关怀在医学实践中的深刻体现。

  • 全国服务热线400-8601059

    咨询电话0512-663711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