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服务热线:400-8601059

核药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探索

在追求更精准、更有效的儿童疾病治疗道路上,一种独特的治疗方式正悄然崛起——核医学药物。它们不似常规药物通过化学作用治病,而是利用微量放射性同位素释放出的射线,充当体内“微型探测仪”或“微型治疗器”,为儿科医生提供前所未有的精准诊疗工具。

为何儿童需要核药?

儿科疾病治疗存在特殊挑战:儿童器官娇嫩、正处于发育期,对传统治疗的耐受性低,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都可能造成终生影响。核药治疗恰恰以“小剂量、高精准”见长:

精准定位:核药可特异性地聚集在病变部位,避免对健康组织的大范围杀伤。

微创高效:治疗方式多为口服或注射,避免了大型手术的创伤。

实时监控:部分核药既是治疗剂也是显像剂,能同步追踪治疗效果。

靶向治疗:对微小病灶和弥散性病变尤为有效。

当前儿科核药诊疗的重点领域:

1、神经母细胞瘤的精准打击:

应用核药:¹³¹I-MIBG碘-131标记的间碘苄胍)。

原理: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能主动摄取MIBG。¹³¹I释放的β射线可在肿瘤内部“定点爆破”。

价值:显著延长晚期患儿的生存期,提高治愈希望。

2、骨痛的“无形止痛剂”:

应用核药:¹⁵³Sm-EDTMP(钐-153乙二胺四甲撑膦酸)。

原理:类似骨骼成像剂,聚集于成骨活跃的骨转移灶。¹⁵³Sm的β射线可精准破坏癌细胞、缓解剧烈骨痛。

价值:为肿瘤晚期儿童提供无创、高效的姑息治疗,极大提升生活质量。

3、PET/MR成像:洞察微小病灶:

应用核药:¹⁸F-FDG(氟-18标记的脱氧葡萄糖),及其他新型示踪剂。

原理:病变组织葡萄糖代谢往往异常增高。FDG注射后,高代谢区域在PET上呈现“亮点”。结合低剂量MR,可清晰显示形态与代谢双重信息。

价值:

早期诊断:在淋巴瘤、脑肿瘤中发现微小病灶。

精准分期:判断肿瘤扩散范围。

疗效评估:化疗后监测肿瘤活性变化。

术后随访:早期发现复发迹象。

4、儿童甲状腺癌术后清扫:

应用核药:¹³¹I(碘-131)。

原理:甲状腺组织(包括可能的残留癌细胞)具有强烈的碘摄取能力,可利用β射线进行靶向清除。

价值:根治性手术的重要补充,大幅降低复发风险,提高生存率。

直面挑战,守护未来:

在儿童群体中使用核药,我们始终怀着最大审慎:

辐射控制:儿童对辐射更敏感。核医学科团队会采用最低有效剂量、最优防护方案(如分次服用、特殊隔离病房、个体化剂量计算模型)减少不必要的照射。

药物特性要求:针对儿童发育特点,持续研发辐射更短、生物半衰期更短、靶向性更优的新型核药。

合作体系:由儿科肿瘤、内分泌、影像专家组成的团队会结合临床状态、基因风险和影像学结果,对每位儿童的核药应用进行谨慎评估。

心理安抚:病房隔离、陌生设备可能带来焦虑。团队会采用儿童友善化沟通和病房设计(如配备儿童绘本、与家长视频通话设备)。

未来已来:精准医疗的光明前路

核药在儿科领域的探索才刚刚起步:

新型靶点开发:开发针对更多儿童特定癌症(如横纹肌肉瘤、尤文肉瘤)的特异性靶向放射性药物。

诊断治疗一体化:探索新型“诊疗一体化”核药(Theragnostic),一种药物实现诊断图像引导下的精准治疗。

新技术融合:人工智能将辅助精准勾画病灶区域、预测治疗效果。

核药在儿童医疗中的意义,正如一位核医学专家所言:“它们的价值不仅在于精准锁定疾病,更在于尽可能保护好健康组织,守护孩子生长发育的希望。”核医学以科学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方式,为困境中的孩子们提供了一条更为温和的诊疗通道。在这条探索道路上,每一点进步都意味着更多稚嫩生命被照亮希望。

  • 全国服务热线400-8601059

    咨询电话0512-66371109